澳门必中三肖三码三期

记忆中的天然美女vs磨皮后的“塑料脸”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7:10    点击次数:161

刷到一个帖子,用 10 年前后的审美去 P 过去的电视剧演员长相。

第一张图就是暴击,按着现在的审美加了滤镜美颜,卧蚕瘦脸咬唇妆一个不落。

甚至还贴心的挂上了龙须刘海。

怎么说感受呢。

大概就是,人无语的时候真的会笑吧。

陈键锋看到都会高喊"为我发声"的程度。

不过确实这张照片唤起了我很多关于审美差异的记忆。

还记得十年前的电视剧,演员也不是什么白皮欧美人。

一部电视剧里的演员肤色各有参差,像刘涛这种稍微黑一点的也不会刻意多擦粉或者给白到反光的滤镜。

依然不妨碍她演神女,悲悯美丽。

(磨皮前后对比,前者更有悲悯感,后者情绪都磨掉了)

到底从什么时候起,电视剧的色彩只剩下网红妆和白色调了?

打开电视就像捅了面粉厂,演员脸上的粉刮下来能砌半堵墙。现在的流量明星,个个活像流水线下来的硅胶娃娃,搁古代当陪葬品都得嫌不喜庆。

更可怕的是这股歪风怎么还刮到农民头上了。

最新一季《乡村爱情》开播,农民谢广坤居然也会被人在弹幕怒喷毛孔太大有碍观瞻。

不知道说什么才能表达我内心的震撼。

助农直播更魔幻,老乡抡锄头的手被磨成羊脂玉,红辣椒饱和度拉到溢出屏幕。最绝的是养殖户给猪崽开蜜桃腮红滤镜。

现在连猪圈都得走 INS 风。

可明明以前的电视剧里,并不是这样的。

刘诗诗的《步步惊心》过去这么多年还是我心头的白月光,那时的滤镜没有这么阴间,还能看到人类皮肤细密的痕迹。

额头的闭口、皮肤的肌理、肉色不够纯净的肤色,刘诗诗当年甚至还因为长痘上过热搜。

但那又如何。

不曾被滤镜磨平的五官,还有鼻梁中间的那颗痣让我头一次知道什么叫美人面的美人愁。

那点不值一提的小痘痘不妨碍她的美丽,后期的马尔泰若曦就是劳心劳力心力交瘁,痘痘反而显得她的存在更加真实。

可能那个时候的她并不符合现在电视剧修图的审美标准,但那些所谓的小瑕疵却让她更有破碎感。

杨幂在演杨紫曦的时候,脸上打光总是暗暗的,昏昏的,甚至角度不好的时候妆容还显得脏脏的。

但她却更符合一个穷美女的生存状态。

谁规定的美女必须从头发丝到脚趾甲都得规整利索,谁说的美女就必须得白到发光才行?

再早一点的电视剧《穿越时空的爱恋》,按道理来说年轻时候的张庭应该算得上是个标准的美女。

但她在这部剧里却总是以小太监的形象出现,猛一个镜头切换我险些都没分清张庭是男是女。

小丸子嘛,不用多惊艳,但得有点跳脱气。

巩俐在《秋菊打官司》里更是几乎没有形象可言,大坨大坨的高原红缀在腮边。

但那又怎么了,巩俐奉献了颧骨会讲故事的教科书案例。

所以你看,电视剧塑造并不是一定要美艳逼人,也可以灵气、鲜活。

虽然看似不完美有瑕疵,但完全不妨碍她们的美人感,反而因为这种瑕疵显得更真实,更灵动。

为什么会演变成今天这个结果?

本质还是行业内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造成的。

平台 S+ 项目潜规则就是如此。

早先就曾流出过某剧组的合同,条款上白纸黑字规定"演员的左脸磨皮强度必须大于右脸"。

离谱吗,但就是要精准到这个程度一帧一帧 P 镜头演员才能接受。

灯光师也曾吐槽年轻演员拍戏前得试三百种打光方案,"必须从每个角度拍都像剥壳水煮蛋。"

甚至现在给群演打光都得开柔焦,给群演打自然光?弹幕立马教你做人:"这剧组穷得买不起滤镜?"

《玫瑰之战》把袁泉 P 成建模脸,《秋菊打官司》要现在播,巩俐的高原红能养活十个黑热搜。

观众举着八倍镜数演员毛孔,进行着列文虎克式审判。

以后拍戏建议全员上全息投影,毕竟活人喘气都算穿帮。

美颜邪术早腌入味了,哪天《动物世界》给猎豹开磨皮我都不奇怪。

就是不知道羚羊涂斩男色口红时,能不能挑对色号。

以前的荧幕能容得下油光满面的北漂青年、眉毛画崩的穿越少女、颧骨会说话的农妇。

如今连猪都得精致到头发丝,倒显得满屏水煮蛋般光溜的脸,透着股塑料味的苍白。

但诡异的是,如此高的标准要求竟然没有激发产业的良性循环。

反而与之相对应的,是剧作变得越来越粗糙。

从前剧组追着光线跑,为一道阴影能磨整宿。

现在倒好,打光师集体下岗,百万修图师连夜上岗。

镜头拍烂了没关系,十层滤镜糊上去,演员磨成无脸怪,谁还管现场光效垮不垮?

观众眼睛早被腌成美颜腌菜,看 4K 镜头跟见鬼似的:"这演员脸上居然有痣!快打马赛克!"

"辣椒不涂成荧光红能叫新鲜?"

活脱脱一群被滤镜驯化的金丝雀,见着麦苗都要尖叫"这草长得不标准"。

建议农业频道拍插秧先架柔光箱,否则农民伯伯的晒斑能吓哭半个直播间。

《家有儿女》里杨紫的小虎牙,搁现在得被弹幕追杀"牙医连夜扛火车跑路"。

《父母爱情》梅婷那泛黄的肤色,倒像老茶壶养出的包浆,越看越有滋味。

再看如今仙侠剧,神仙打架像玻尿酸互喷,女主跳诛仙台都得保持水光肌。

网友说得妙:从前演员带一身烟火气入戏,现在带满脸填充物营业。连妖魔反派都得开小脸特效,不知道的以为三界医美连锁店大促销。

半夜翻老剧如开盲盒,《大宅门》里蒋雯丽油光满面摔茶碗,《闯关东》宋佳冻出两坨高原红。

现在谁敢让女主这么造?粉底脱妆 0.01 毫米,粉丝能撕碎剧组十八代祖宗。

照这趋势发展,建议影视圈全员改行当虚拟主播。

反正活人演什么都是错,不如让 AI 带着八级美颜统治荧幕。至少代码不会长皱纹,更不用还医美贷。

在如此高强度的审美输出之下,普通人们也浸泡在美颜算法的糖水里,渐渐把虚假的完美当作常态。

我经常刷到很多女孩发帖,深夜对着镜子审判自己,竟以为那些未经 PS 的毛孔、皱纹是造物主的失误。

这场视觉驯化的终点,是连菜市场大婶的油亮鼻头都要被视作不体面。

连《隐入尘烟》里海清的高原红都要被弹幕建议打粉底。

殊不知,滤镜才是当代最虚伪的霸权主义。

当美颜粉碎机把所有人榨成硅胶果汁,我们反而忘了。

那些如今在大众认知中的"瑕疵"感,实际上就是作为人类特有的特征啊。

有皱纹、有斑点、有痘痘又怎么了?那不正是生而为人的机体本能。

然而现在的人却在高 P 滤镜的冲击下,恨不得把自己折腾成硅胶娃娃才肯罢休。

全然不记得真实世界的模样。

放下手机溜达到菜市场,卖豆腐大婶的油亮鼻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建筑大哥后脖颈晒出渐变色堪比大地眼影盘。

这些活色生香的真实画面,突然比任何滤镜大片都带感。

或许该给影视行业众筹个反光板,高喊"让猪崽有权以真面目出镜,还劳动人民一条天然法令纹!"

张艺谋当年往巩俐脸上扑土坷垃的勇气,恰是戳破滤镜霸权的利刃。

美从来不是真空包装的样板间,而是混合着汗水、晒斑与生命力的原生态。

与其在美颜牢笼里当困兽,不如砸碎这面扭曲真实的哈哈镜。

毕竟,泡沫再美终会破灭,而那个对着镜子痛骂瑕疵的你我,本就是烟火人间最生动的注脚。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